宋代

  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宋代)

  宋朝分为两个时代,分别为北宋和南宋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七岁的恭帝继位,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率军入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赵匡胤即位后,仍定都开封,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伐,赵匡胤消灭了后周藩镇势力的反抗,攻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宋太宗赵即位后,招降割据吴越的钱,平定北汉。于是自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多年的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基本上结束。北宋疆域东、南临海,北境以今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辽接壤,西北至今陕西白于山、甘肃东部、青海东北部与西夏、吐蕃毗邻,西南与越南接界。北宋共历九帝,前后一百六十八年。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2226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封(今属河南)。次年二月,废宋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同年五月,原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皇族康王赵构,在金军退走之后,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仍沿用大宋国号,史称南宋,年号建炎,是为宋高宗。南宋新立,当务之急是选贤任能,革新军政,制定积极进取的战略计划。然而,宋高宗昏聩无能,任用佞人,排斥贤相李纲,改积极抗战方针为消极防御。结果导致李纲建国十策难以完全落实,宗泽经营的开封基地前功尽弃,中原抗金义军的活动遭受打击。随后,宋廷采用弃淮守江的战略,放弃两淮,南逃临安。结果造成临安卫军政变,金军亦乘机南下,宋高宗航海走避,南宋险些亡国。金军穷追宋高宗不获,由江南北撤,被南宋韩世忠部拦截在黄天荡,北撤金军险遭灭顶之灾。此后,金军不敢轻易渡江,南宋朝廷得以立足江南。

  宋·荆湖南路潭州:北宋太祖乾德元年(963)二月太祖平湖南,长沙进人宋朝版图。至道三年(997)(据《宋史》、《续资治通鉴》,《元丰九域志》载江南路太平兴国元年(976)分东西路,后并为一路。天禧二年(1018)复分二路,东路府1,州7,军2,县48),分全国为15路,潭州属荆湖南路。荆湖南路辖潭、衡、道、永、邵、郴、全七州和武冈军及桂阳监(南渡后增茶陵军)。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春(据宋《中兴小记》),分荆湖南北路为荆湖东西路,以鄂、岳、潭、衡、永、郴、道七州及桂阳军为东路,二年罢东、西路,仍分南、北路,南路治潭州。潭州为上州。乾德元年(963),降为防御,端拱元年(988),复为军,旧领荆湖南路安抚使。大观元年(1102)升为帅府。建炎元年(1127),复为总管安抚司。绍兴元年(1131),兼东路兵刀钤辖。二年(1132)复为安抚司。

  宋初太平兴国(976985)年问(据《太平寰宇记》),潭州原领六县:长沙、湘潭、益阳、湘乡、醴陵、浏阳,后增攸县(原属衡州)、衡山(原属衡州)、湘阴(原属岳州)、宁乡(新置)

  宋哲宗元丰年间(10781085),潭州为上州,治长沙县。长沙(乾德三年——964年,升常丰一一别本作安仁场为县,开宝中省入长沙县,有12乡、桥口镇)、衡山(望县,太宗淳化四年——993年,由衡州割到)、安化(望县,神宗熙宁六年一一1073年置)、醴陵(紧县)、攸(上县)、湘乡(中县)、湘潭(中县)、益阳(中县)、浏阳(中原,4——别本作7乡、永兴镇)、湘阴(中县,淳化四年由岳州割到)、宁乡(中县,太平兴国二年,析长沙县地置宁乡县。见《宋设宁乡县考》,5乡、玉潭镇)十一县(1080年成书的《元丰九域志》)

  徽宗政和(11111117)年间除元丰时十一县,还有哲宗元符元(1098)设的善化县(由长沙县5乡和湘潭2乡析置。为政和时成书的《舆地广记》所未载)

  此后直到南宋末年,潭州辖长沙、善化、衡山、安化、醴陵、攸县、湘乡、湘潭、益阳、浏阳、湘阴、宁乡十二县(据《宋史.地理志》、南宋理宗时(1225~1264)撰《方舆胜览》)。长沙城为一路一州及长沙、善化两县治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