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五代十国)
从公元907年唐灭亡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等十个割据政权,此即为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唐藩镇之乱的延长,是由唐朝而宋朝的过渡时代。由于军阀割据混战,这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许多中原人士为避祸乱移徙南方,由此在另一方面增加了南北的交流。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各方面发展起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五代十国"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虽然时间较短,但史学、词、绘画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极重要地位。五代的政治中心主要为汴梁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
这一段历史,有几点显著特征:其一是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形成华夷混合政权。其二是北方的契丹人借军阀混战之机不断强大,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也为后来辽、宋、金对峙的形成埋下"伏笔"。其三是军阀混战、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的毫无纲纪造反年代。
五代的嬗递
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的激烈混战使社会经济、文化受到极大影响。。在五个朝代中维持时间最长的后梁也只有十七年。
后唐: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勖继其父李克用(唐昭宗封为晋王)之位,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后攻破幽州,尽并卢龙及河北之地,923年称帝,建后唐,称庄宗,同年攻占开封梁末帝死,后梁随即灭亡,庄宗遂定都洛阳。926年后唐魏州发生兵变,庄宗被乱兵所杀。太祖李克用养子李但遂入洛阳,称后唐明宗。明宗死后,933年明宗第三子李从厚嗣位,称闵帝。后为李从珂部下所杀。934年明宗养子李从珂乃即位,936年大将石敬瑭叛后唐,引契丹兵败唐军,攻洛阳,李从珂自焚身亡。
十国割据概况
相对于五代来说,十国统治则相对稳定。在这十国之中,除刘崇的北汉外,其它诸国皆在中国的南方,它们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比五代为长,而最长的吴越,竟达八十五年之久。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十国与五代属于并列分治或从属的状况。十国概况为:前蜀于891年高祖王建建,925年灭亡;后蜀925年孟知祥建,965年灭亡;吴892年杨行密建,都杨州,937年禅位于徐知诰而灭亡;南唐徐知诰937年建,定都于金陵,于975年被宋太祖灭;吴越893年钱镠建,于978年被宋灭;闽是王潮于893年建,945年被灭;楚896年马殷建,951年灭亡;南汉905年刘隐建,971年灭亡;南平(即荆南)907年高季兴建,于963年灭亡;北汉951年刘旻建,辖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于979年被宋灭;五代十国的结束
五代十国·楚国(首府)潭州长沙府: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四月辛末(三十日即907年6月13日)、割据长沙的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被封为楚王(据《旧五代史》、《九国志》)。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六月丙申(十七日即927年7月18日)(据《旧五代史》、《九国志》),进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以潭州为长沙府”(据《新五代史》),作为楚国都城。
后汉隐帝乾{右二年七月辛亥(初十日即949年8月6日),马希广奏,“析长沙县东界为龙喜县,从之”(据《旧五代史·汉书四隐帝纪中》。《新五代史·职方考》:汉乾三年马希范置龙喜。而《九国志》载,马希范开运四年五月壬辰即初八日,947年5月30日马希范已死,记载较详,故不从《新五代史》及《五代会要》。
后汉隐帝乾 三年十二月甲辰(十一日即951年1月21日),
马希萼、马希祟与马希广混战(据《资治通鉴》),潭州(州)城毁。周太祖广顺二年(952)正月,南唐边镐陷长沙(据《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三》)。十月(《资治通鉴》谓,十四日即952年11月4日。《旧五代史》谓十五日)朗州刘言、王逵领兵人长沙(陆游《南唐书》谓保大十年二月丙申即十四日952年11月3日边镐弃城遁)。
此后,潭州地位变化,朗州(常德)尝为湖南中心(据《资治通鉴》载,广顺二年十二月甲午十二日即952年12月31日,刘言表称潭州残破,乞移使府治朗州。《旧五代史》谓广顺三年正月乙卯初四即953年1月21日武平军兵马留后奏:“潭州兵戈之后,焚破殆尽,乞移使府于武陵”。上从之,升朗州为大都督府,在潭州之上。《资治通鉴》载广顺三年八月乙未十八日即953年9月28日,王逵上表,且请复移使使治潭州。《旧五代史》谓显德元年正月乙酉初十即954年2月15日,潭州依旧为大都督府,在朗州、桂州之上。《资治通鉴》载显德元年四月癸酉卅日即954年6月3日,王逵表复徙使府治朗州。五月甲戌朔即6月4日,王逵自潭州迁于朗州)。五代十国马楚政权以潭州长沙府为湖南的政治中心结束。
公元907年朱晃(朱全忠)称帝,国号梁。马殷遣使修贡,朱晃拜马殷侍中兼中书令,四月封楚王,史称“南楚”。
在新康驿所在地开始修建玉潭镇(今宁乡县城关镇)。
公元910年梁太祖朱晃加封马殷“天策上将军”称号。马殷于长沙城修建天策府,自置丞相、学士等官属,并在辖境置武平、靖江等节度使,马殷兼洪、鄂四面行营都统,总制二十余州。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梁称帝。史称后唐。马殷遣其子修贡京师并上缴梁所授都统印,庄宗李存勖嘉之。
公元925年南楚不征商旅赋税,四方商贾聚集潭州。又自铸铅铁为钱,商旅出境,皆用铅铁钱易货而去,故能以境内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南楚逐以富饶。
公元927年正月,后唐明宗李嗣源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建楚国,以潭州城为国都,名“长沙府”,建国承制,立宫殿,置百官,立三庙追谥先祖。
是年,马殷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并在京师(洛阳)、河南、湖北等地设茶叶中转站,经销茶叶,其利十倍。又鼓励民商外销至蒙古边境,兑换马匹兵器,马殷坐收赋税,岁收入万计,库存从此殷实。
马殷重建道林寺。马殷父子于长沙城北建开福寺,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
公元928年马殷于潭州城东20华里处筑堤蓄水,取名“龟塘”。
马殷次子希声以母宠得立,招授武安军节度使。
公元930年11月10日马殷卒,马希声嗣位。马殷生前于长沙城郊置疑冢三千余,真冢葬地不明。
公元932年8月20日马希声卒,其弟马希范嗣位,9月招封马希范为武安军节度使。
公元949年7月,马希广奏请析长沙县东境至龙喜县(故城址在今长沙县鹿芝岭),次年(950年)诏准。
是年,朗州节度使马希萼起兵再攻长沙,马希广部将许可琼降。马希萼据长沙,杀其弟马希广,自立为南楚恭孝王。次年九月南唐主李景册封马希萼为楚王。
公元952年3月南唐苛收湖南租赋,湘人失望。赐指挥使孙朗等谋反,夜焚长沙城及边镐府宅。武安军节度使边镐出兵反击,孙朗等败奔朗州。
10月武安军节度使边镐昏懦,朗州节度使刘言反南唐,率节度副使王进逵、都指挥使周行逢等领舟师进袭长沙,边镐弃城逃往金陵。刘言入据长沙,奉表于后周太祖郭威,称长沙兵戈之后,焚毁殆尽,请移潭州治于朗州(常德),诏从之,升朗州为大都督府,位在潭州之上。
是年,长沙乔口巡检司建立。
相关文档: